当前位置:
首页>>
工作动态 >>
甜草归根齐聚力 游子还乡促发展
甜草归根齐聚力 游子还乡促发展
发布日期:2024-06-28
肇东的乳名叫“甜城”,因境内盛产甜草(学名甘草)而得名。在肇东一提起“甜草”两个字,1985年以前出生的人,都会忍不住咽一下口水,不仅因为甜草的甘甜,更为那一抹挥之不去儿时味道。也正是因为这一份牵挂,“东南飞”的肇东人始终放不下那一份缱绻的乡愁。
“投资必过山海关”随着龙江热的兴起,很多肇东籍的“外乡人”因着这份牵挂不约而同地回乡投资创业,老家也为这些域外人才创造最好的环境、最好的政策和最浓的乡情。
近日,深圳市科皓科技总经理张佰双秀了一波朋友圈,因为他获得了肇东市政府颁发的“肇东市荣誉市民”证书,重新成为“甜城”人的张佰双喜悦之情溢于言表:“这份沉淀的荣誉是对我的鼓励和鞭策,家乡养育我,让我走向更广阔的天地,我将尽我所能为老家贡献全力”。
与张柏双一同获奖的还有8个人,以企业、商会协会、高校领域域外人才为主,表彰他们为家乡建设作出重要贡献他们是肇东招才引智工作的缩影。近年来,肇东市充分发挥肇东籍“域外能人”人脉资源和智力优势,不断优化创业环境、丰富创业载体、畅通创业渠道,唱响“人才回归、振兴家乡”的主旋律,以一隅出彩为全域添彩,为肇东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贡献力量。
摸清底数精准对接,抛出人才返乡“橄榄枝”
4月,绥化市委市政府发起了“绥化籍域外优秀人才家乡行”活动,统筹下辖的10个市县区向在外的“绥籍英才发”出邀请。肇东市人才工作中心制作了精美的邀请函,向在外的“甜城人”抛出橄榄枝。
各行政事业单位紧盯本领域、本属地域外人才发展情况,通过广泛联系、地毯式征集域外人才信息,初步建立起包含高校、科研院所工作的高层次人才、符合肇东市重点产业发展的在外创业者、年营收500万元以上的在外企业家总计221人的域外人才录,每名域外人才安排1名本地籍包保联系人精准对接服务。组织“梯级招商,桑梓聚贤”域外人才联系活动,安排处级、乡科级、村(社区)三级“一把手”带头加强与域外人才联系交流,节日期间,处级领导带头看望域外人才家中老人,包保联系人通过电话、短信在春节、端午节、肇东小饼节期间送去家乡问候,特色化开展“回家见一面”活动,包保联系人与域外人才邀约见面,共话家乡情,活动开展以来,共统计有反哺家乡意愿的域外人才61名,分布全国15个省级行政区,涵盖企业、高校、医疗、商会协会等4大领域。
构建平台优化服务,绘就人才兴业“同心圆”
肇东市以“能人+名企”推介作为抓手,发挥肇东籍老乡“牵线搭桥”和在肇企业“以商招商”作用,通过高中校友会、老乡会、驻外商会等多种交流平台和丰富联系活动促进“孔雀东南飞”变“凤凰愿还巢”,吸引了5名域外人才主动回乡投资兴业。建立“专人前期对接、领导跟进推动、专班跟踪保障”推进机制,由市委常委挂帅招商专班,每个项目确定一名市直单位“一把手”为跟进责任人,在项目手续办理、用人招聘等方面全程跟踪服务企业,亲自“跑腿”,做好“服务员”、当好“娘家人”,助推项目快速落地。每个项目平均召开协调会7次,协调职能部门20余家,办理环节由77个降为33个,项目审批由原有的518个工作日缩减至185个工作日,总递交材料由159份降为75份。域外人才曾新投资的俄罗斯进口大豆系列产品加工项目,从立项到投产仅历时3个月,肇东用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周到的全程服务,为项目落地跑出了“肇东加速度”。
汇聚归雁推动发展,激发人才强市“新动能”
肇东市充分发挥域外人才的智力优势和创新潜力,不断推动游子与家乡的“双向奔赴”。中食世纪集团董事长王文亮,积极响应家乡号召,带领团队投资10亿元建设中食世纪乡村振兴区域(肇东)总部基地项目,该项目是以带动当地农民群众共同富裕为核心,以“公司+产业+基地+农户+订单”为驱动的乡村振兴示范项目,未来5年内,将肇东市打造成为中国食用菌药食同源生产基地。“肇东市荣誉市民”王振宝,带领中寅控股集团成功盘活宝迪“撂荒”项目,签约建设生猪屠宰及肉制品加工项目,总投资5亿元,厂房、设备的检修维修已基本完成,计划7月末投产。据悉,肇东籍域外人才已成为肇东招商投资的主力军,新签项目累计投资额已达到23.1亿元,占全市招商新签项目投资额的20%。
时间不语,却是最好的见证者,肇东这座临江而生县城已不是当初的模样,当年那些满山挖草根吃的娃娃也已经成为各领域的“大佬”,他们职业不同,地域不同,相同的却是对甜城的回甘,和对家乡的期盼。